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1-24 09:31:49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经济继续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进一步趋好,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顺差较大,呈现出“多、快、好、稳”的特征。在实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以股市为代表的虚拟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形成了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步繁荣的新格局。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向好的,是国家在宏观上精心调控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前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经济增长的步伐加快


2005年底和2006年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曾预言200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下降的趋势。然而,首季的开局形势就预示了2006年不仅是一个高增长年份,而且在需求全面趋旺的情况下有可能达到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峰值。


从需求角度来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出口增长26.6%。在“三驾马车”的有力拉动下,当季GDP增长10.3%,与修正后的2005年GDP全年增速相比,加快0.1个百分点。到了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但投资需求进一步高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30.9%。这样,第二季度GDP增长11.3%,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国家自4月份开始相继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并在第三季度显现出初步效果,当季投资增长27.3%,较二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消费和出口增速较二季度分别提高了0.7和1.3百分点,使得第三季度GDP仍然取得了10.4%的增长。


从生产角度看,在需求趋旺的强劲带动下,三次产业增长步伐加快。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中,除油料减产外,其他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夏粮增产74亿公斤,早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面积略有增加,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在9800亿斤以上,连续3年实现丰收。二是工业生产在投资、出口需求的强劲带动下进一步提速。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一度曾达到19.5%的月度峰值,1-11月份累计同比增长16.8%。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来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长4.9%,第二产业增长13.0%,第三产业增长9.5%。预计全年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增长较快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


2、市场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尽管需求旺盛,但在要素供给和生产进一步加快的支撑下,2006年国民经济总的供求关系基本上是保持平衡的,反映在价格水平上,是一个基本稳定的形势。


尽管前一个时期粮价有所波动,消费价格涨幅尚在可控范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与此同时,1-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也都在可控范围。


3、国际收支顺差较多


随着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贸易盈余持续大幅增加。中国经济活力的进一步进发,也吸引着外资不断进入。国际收支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项目下继续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增长74%。全年包括金融领域在内共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694.68亿美元。


上述两项之和为2469亿美元,与当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基本上是吻合的。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


4、虚拟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在实质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顺差较多的同时,我国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形成了异常活跃的红火局面。


由于有实质经济继续较高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银行改革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流动性显著增加,中央加强对房地产建设领域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2006年,我国虚拟资本市场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态势,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共同繁荣、相得益彰的新格局。这是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


1-10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持续活跃,成交额15584.9亿元,同比增长48.5%。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49.2%。截至10月底,债券市场托管量达8.71万亿元。


股票市场异常火暴。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开始走向良性循环。随着工行等一批“超级航母”的入市,上证指数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在岁末报收于2698.90点,将2245点的历史高点远远抛在身后。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深两市全年涨幅分别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l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底,上证所市价总值排名全球同业第十七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同时,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06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排名,上证所2006年IP0筹资额排名全球第九位,居亚洲第二位。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含沪深港三家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达45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2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中心,仅低于英国的527亿美元。而5年前,沪深港交易所筹资额仅70多亿美元。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凸显出中国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崛起。


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趋势


连续三年经济的超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在2007年将发生转变,但是,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只不过增长速度降低一些。根据调研的数据和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分析,2007年增长幅度依然会保持在9%-9.5%,影响的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增长趋势发生重要变化。


几大主要经济区经济增长趋缓,尤其是美国由于房地产行业萧条、利率过高等原因,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放慢和欧盟经济增长瓶颈制约等外部环境因素将会对中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认为,2007年的出口增势会比2006年降低,同时,中国的进口也会随着人民币升值增幅加大。


2、投资正在回归理性,增长幅度相对前几年会明显趋于稳定。


2003年以来,中国投资过热现象明显,在国家宏观调控下,2004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2005年投资再度出现反弹,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控下,2006年3季度以来效果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为稳定。我们认为,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出现前几年的大幅增长的态势,同时在相关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引导下,将会保持在20%左右的稳步增长。


3、居民消费增长较为缓慢,对经济增长影响较为深入,并且该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快速解决的途径。


从全社会零售品消费和物价指数来看,从2001年走出通货紧缩的低谷以后,一直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远远低于投资增长的贡献。2007年,随着一系列的如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以及农村和农业问题逐步解决一部分,将会促进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但是我们认为,在新一年里,要确定关键性增长还是很难的,消费总额增长或许能比2006年高一些,但是不会太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稳定增长,其前提是要保持物价稳定。从调研的数据分析,2007年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


4、政府支出重点转向农业和农村的建设,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


“十一五”计划中,农业和农村的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2006年,政府支付方面已经明显向农村转移,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们认为,2007年中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向农村和农业建设的转移,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薄弱,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微小,因此对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会很明显。


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分析


1、出口退税政策


财政部宣布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由于这些商品也是出口型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给相关行业影响:


1)两大产业导向


从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来看,这其实折射出当前的两大产业政策导向:


(1)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比如说取消了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等在内的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这就是最好的说明,而这与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导向相符合。


(2)尽量减少贸易摩擦,提升产品高附加值。


比如说降低了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等在内的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些初级产品的出口不仅仅加大了贸易摩擦,而且也降低了我国资源使用率,所以,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促使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2)直接影响有限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符合上述的出口退税政策,所以,业内人士担心这会影响到这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水平,毕竟出口退税的多少将直接计入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中,所以,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将由此减少,从而不利于上市公司的估值重心。但从历史经验以及实证的两大角度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是历史经验显示,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因为我国自2004年以来,多次降低出口退税,希望能够减少贸易顺差,尤其是去年9月的出口退税政策下降幅度较大,但出口额仅仅在当月以及10月份出现一定程度回落,不过,迅速在2006年11月出现报复性反弹。目前我国的外贸顺差已达到200亿元/月左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出口增长直接影响因素是海外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出口退税率的因素。二是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影响也相对有限。比如说对于船舶制造业来说,出口退税率从13%、17%调整到0%,理论上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实质上,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涉及的船舶种类为非机动船舶和分段船舶,而不涉及代表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主流机动船舶,因此对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不生产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税率调整导致的国外竞争对手成本提高,利于广船国际等个股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再比如说半挂车产品,半挂车辆的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到9%,而作为国内唯一生产半挂车的上市公司的中集集团,2006年出口半挂车对中集的集团利润贡献在5%左右,因此此次税率的调整对中集而言不会造成影响十分有限。所以,直接影响有限。


3)外贸与化工产品影响较大


不过,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产业链将产生较大的冲击,包括外贸类上市公司以及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上市公司,因为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将使得外贸行业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不仅仅在于出口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而且还在于出口退税政策还将对外贸行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压力,所以,外贸类。


上市公司的估值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同时,出口退税调整对化工出口型企业冲击较大,因为对化工行业而言,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主要对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性行业产生影响,如磷化工、钛白粉、纯碱、染料、氧化锰、碳酸钡和碳酸锶等产品有影响。根据测算结果,磷化工、钛白粉、纯碱、染料影响较大。当然,也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磷化工等产品原来出口价格存在国内企业相互压价的情况,且行业整天盈利能力非常低,在出口成本普遍提升的情况,出口退税取消或降低造成的成本增加可以通过共同提价的方式转移更多,所以,出口退税降低或取消将会导致国内部分化工原料整体价格下滑,但这至少将在短期内压抑化工板块的走势。


2、财政部加大支持节能减排投入


我国化学工业总体上还没摆脱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局面。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已将减能排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摆上了突出重要的地位,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并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举来推动节能减排。我们预计节能减排必将引导行业拉开整合的大幕,优势企业将因此获得好的发展契机。给予整个行业08年“看好”的投资评级。


节能减排促使行业转变增长方式,迈向结构调整。我们应该看到,在全行业取得不俗业绩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全行业不仅面临能源、资源和环保等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还要面对新一轮投资扩产热潮带来的产能过剩隐患。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生产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节能环保工作任重道远,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能减排必将引导行业拉开整合的大幕。节能减排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影响较大,会逐渐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而对于那些具有资源优势、产业配套完整、环保优势的行业龙头将获得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一些拥有技术成本优势,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强,且处在节能减排重点行业的优势公司将是我们2008年值得关注的投资重点,他们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必将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未来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也理应享有更高的估值水平。


第二节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基本特征


一、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主要包括:


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无机酸制造、无机碱制造、无机盐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2、肥料制造


氮肥制造、磷肥制造、钾肥制造、复混肥料制造、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其他肥料制造


3、农药制造


化学农药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


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涂料制造、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颜料制造、染料制造、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


5、合成材料制造


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的制造、其他合成材料制造


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专项化学用品制造、林产化学产品制造、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动物胶制造、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7、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化妆品制造、口腔清洁用品制造、香料、香精制造、其他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产品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用户的兴衰将会引起化学工业的兴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必然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


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特性分析


我国化学矿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贫矿多、富矿少,难采矿多、易采矿少,资源分布远离下游加工企业,受交通的制约性强。加之整个行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长期以来经济效益差,对投资缺乏吸引力。


目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氮肥企业,在享受优惠的计划内原料价格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以轻油、重油为原料的大氮肥和以市场价格供应的新建的天然气大氮肥,受原料价格高和装置投资大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较差;原料价格较低的中型规模的氮肥装置,在享受优惠电价的条件下,经过节能降耗和增产技术改造后,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他尤其是远离原料产地的小型氮肥装置,多数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力。


大型磷肥装置在提高开工率和解决债务负担后,成本与进口产品基本相当,有一定的竞争力;中小型磷肥装置虽然成本偏高,但由于符合国情,具有地域上的优势,对进口产品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我国无机盐工业目前仍属于粗放型、资源型产业,由于生产装置投资少和廉价的本地化资源等原因,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果外国资本大量进入,我国无机盐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纯碱生产能力及产量较大,合成碱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属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加入WTO后,纯碱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氯碱工业由于行业规模小而散、技术装备差、用电价格大大高于国际上主要生产国、产品结构不合理等,竞争力很脆弱。


基础有机原料除少数近年引进技术和装备建设的大型装置外,我国大多数有机原料装置规模普遍偏小,技术装备落后,加上原料技术路线不合理,与上游原料结合不紧密等因素,没有竞争力。


农药工业由于国内产品前期开发费、生产装置投资等较低,我国农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加入了WTO,外商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将加快,他们在新产品开发、技术装备、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市场战略上的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我国农药工业的竞争弱势将不断显露。


我国苯系、萘系、蒽醌系的大吨位中间体,传统的硫化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中低档黄、红、蓝色有机颜料,在产量、价格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由于我国染料工业普遍存在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服装面料高档化的发展,以及印花工艺的革新,有可能导致活性、直接及分散染料中的中高档品种的大量进口。


我国涂料产能较大,市场化经营较早,因此,我国加入WTO不会给涂料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相反会有利于涂料用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我国颜料工业由于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档次和成本等方面原因,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精细化工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大部分产品在工艺技术、产品品种质量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跟不上。除少数产品,如磷酸盐、柠檬酸、赖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A、异维生素C等已具一定规模外,其他大部分产品随着国外优质、价低产品和完善服务的进入,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轮胎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有较大提高,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并实现了原材料和大部分设备的国产化,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从综合竞争能力看,国内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品牌、生产规模、品种数量等方面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仍有差距。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化工新材料属高科技产品,我国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较困难,因此整体竞争能力较差。


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包括化学矿山、化肥、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加工、新材料等12个主要行业。2000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216家,职工人数403万人,资产净值4054亿元,全行业工业产值4661亿元(现价),工业增加值1376亿元,实现利税397亿元,其中利润140亿元。


建成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生产装置。现有年产30万吨以上合成氨厂30个、60万吨以上的纯碱厂5个、200万条以上轮胎厂10余个、30万吨以上的硫酸厂5个、12万吨以上的高浓度磷肥厂10个,10万吨以上的烧碱厂15个。一批大型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工装置也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全行业大型、特大型企业540多家,有61家企业进入国家重点联系企业行列。


建立起了门类比较完整的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队伍。化学工业共有独立的科研院所245家,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达5万多人,建立了一批部级和国家级工程中心。“八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865项,每年有300多个精细化工新产品问世,还先后对引进的大型合成氨、尿素、磷铵、离子膜烧碱等生产中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了消化、吸收与创新。


五、国内市场的重要动态


1、中国2007年11月份主要能源价格稳中有升


2007年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7年11月份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综述。11月份,监测的主要商品价格总体有所上升,部分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其中,主要能源价格稳中有升,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略有上涨,化肥价格小幅上涨。


主要能源价格稳中有升。11月份因天气转冷煤炭需求量增加,煤炭价格小幅上涨。其中,主产省煤炭平均出矿价每吨(下同)为447元,比10月份上涨0.81%;主要煤炭中转港秦皇岛港的煤炭平仓价为436元,比10月份上涨4.05%。


受国际原油继续大幅上涨影响,中国于11月1日上调成品油价格。据监测,11月份36个大中城市加油站90号、93号、97号汽油和0号柴油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6,575元、6,987元、7,385和6,047元,分别比上月提高8.57%、8.80%、8.81%和10.13%。


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略有上涨。11月份,36个大中城市聚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平均价格分别为13,408元/吨、7,777元/吨、21425元/吨,比上月分别上涨1.02%、0.05%、4.11%。


化肥价格小幅上涨。11月份,国产尿素、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全国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83元/公斤、2.79元/公斤、2.24元/公斤,比上月分别上涨2.23%、2.95%、3.23%。


2、预计2008年农药市场将涨声一片


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预计为29.82万吨,与今年持平,但农药市场将不平静,产品涨价将是明年整个农药市场的主旋律。


1)杀鼠剂需求增两成


根据第23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发布的消息,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预计为29.82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高效低毒杀虫剂需求稳中有降,除草剂需求强劲,杀菌剂需求平稳,总体供应充足。据预测,2008年全国杀虫剂需求总量为14.01万吨,比上年减少3.24%;杀螨剂需求大幅度上升,总量为1.06万吨,比上年增加15.84%;杀菌剂需求与去年持平,需求总量为7.60万吨;除草剂需求继续走高,需求总量为7.80万吨,水、旱、菜田除草剂的需求量,特别是选择性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需求量加大;杀鼠剂需求逐年攀升,2008年需求量为928.4吨,比上年增加20.64%。预计2008年我国施药器械需求量将略有下降,优质、高效的手动喷雾器将继续受到农民的青睐。


通过对全国30个省级植保植检站统计分析预测,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量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草甘膦、杀虫双、敌百虫;0.5-1万吨的品种有辛硫磷、多菌灵、代森类、杀虫单、丁草胺、莠去津、氧乐果、甲基硫菌灵、毒死蜱、2,4-D丁酯、乐果、晶体石硫合剂、乙酰甲胺磷。


2)农药涨价几无悬念


2007年以来,以草甘膦为代表的除草剂因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出厂价由去年的2.8万/吨上升至目前的6万元/吨,和去年相比翻了一番。同时,其它部分农药产品价格也有了一定的上涨,但涨幅并不明显。如今全国农药市场已进入淡季,各企业正在制定明年的市场计划,那么,2008年的农药市场将会怎样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8年农药市场涨价在所难免。据分析,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农药的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农药价格上升并不是市场拉动的结果,而是生产成本增加的结果。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能源价格上涨,三是环保力度的加大,迫使农药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四是运输费用的加大,五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上述五种原因使得农药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拉动农药价格的上涨。


3、国家发改委可能向地方炼厂直供部分原油


为解决油荒,发改委要求两大石油企业与地方炼油厂合作,为地方炼厂供应原油和收购他们成品油。


为解决内地油荒,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于近期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与东三省、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地方炼厂开展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地方炼厂提供原油,收购其合格的成品油。并组织协调两大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价格主管部门,提高产能,增加资源投放,加强调度,确保市场供应。市场人士认为,发改委或会加大对地方炼油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地方炼厂的产量。


新华网报道指,中石化7日表示,中石化在努力增加产量的同时,还将继续加大进口力度,并从地方炼厂收购成品油,以缓解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的供应紧张状况。


1)两大油企对地炼厂增供增购


中石油此前表示,将加大收购地方炼厂资源力度,增加成品油进口量,增加资源供应量。到11月中旬,中石油今年已进口成品油40多万吨。中石油四季度原油加工量预计可完成3225万吨,同比增加213万吨。


中石化11月原油加工量比计划多14万吨,预计四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4238万吨,比计划多38万吨。其中,安排12月原油加工量1450万吨,同比增长8.1%。


中石化表示,已初步安排明年1月进口柴油50万吨,当前船期已经落实的有7.5万吨。此前,中石化已于11月进口28.7万吨柴油,12月安排进口42.3万吨柴油。


2)中石化委托山东炼油50万吨


据介绍,中石化已与7家山东地方炼厂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委托地方炼厂加工原油50万吨,同时从地方炼厂收购成品油30万吨,投放国内市场。


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部分地方炼厂开工不足,加之进入冬季柴油消费增加,导致中国部分地区柴油供应趋紧。


国家发改委已于近期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与东三省、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地方炼厂开展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地方炼厂提供原油,收购其合格的成品油。并组织协调两大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价格主管部门,提高产能,增加资源投放,加强调度,确保市场供应。


3)山东炼油产能总和4000万吨


经济观察网报道,12月初,中石化急调50万吨原油给山东,这是多年来中石化首次在原油计划外向地方炼油厂追加供油。不过,行政手段促成的临时性应急合作方案,虽然可暂解山东成品油之荒,但并不能解地方炼厂之渴。保守估计,它们的产能总和达到了4000万吨,大约是中石化在山东产能的两倍。


中石化山东分公司经营管理处处长梁义忠说,12月初,中石化已将新增50万吨原油指标分配给山东14家地炼企业。预计山东市场至少可增加30万吨柴油供应。中石化在与众多山东地方炼油厂协商后,将按照60%的比例回收成品油,剩余的成品油则由地炼厂自行销售。


潍坊一家地炼厂负责人证实,公司已经获得中石化在12月份新增的原油计划。此次中石化出售给地方炼厂的原油为每吨4400元,与国际市场持平,中石化给出的汽油和柴油的回购价格分别为每吨6400元和6900元。


4)传发改委拟部分原油直供地炼


2007年10月和11月,国家发改委连续两轮山东调研,目的即在于听取地方炼厂意见,积极研究石油领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坊间传言,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每年拿出一部分原油直供给地炼企业,不再经过两大集团的批发环节,当前正在考虑到底给多少、以什么价格分配以及配套管理等细节问题。略……


第三节 2003-2007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一、2003-2007年行业销售成本总额分析


2003-2007年1至8月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成本总额

                                                                                                                               单位:千元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2003-2007年1至8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单位:千元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2003-2007年1至8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

                                                                                                                                                     单位:千元


第四节 2003-2007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费用分析


一、2003-2007年行业销售费用总额分析


2003-2007年1至8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费用总额

                                                                                                                                            单位:千元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2003-2007年1至8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比较

                                                                                                                                                        单位:千元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2003-2007年1至8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费用比较

                                                                                                                                                       单位:千元


略……

上一篇 : 百叶窗帘行业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液压密封件行业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