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投资热点 >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两周年交出亮丽成绩单

发布时间 2019-04-24 09:13:32 来源:中经纵横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手棋”。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作为其核心区与主阵地,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两年来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截至2019年3月3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976户,注册资本(金)3885.95亿元。其中,内资企业39470户,注册资本(金)3846.82亿元;外资企业506户,注册资本(金)39.13亿元。


  “自诞生之初,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与开放的使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以自贸区发展引领开放改革,树立内陆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标杆,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新引擎。


  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成都市将2019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明确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赢营商环境改革提升攻坚战。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按下政务服务国际化、便利化和专业化“快捷键”。3月15日,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成都高新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在“中国-欧洲中心”正式亮相。


  据了解,成都高新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的10个服务窗口集纳了成都高新区各部门100余项涉外审批服务职能,分为政务服务区、中介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其中,政务服务区可办理企业注册、税务服务、签证服务、外国专家服务等业务,涉外中介服务区引入了涉外法律、海关、涉外金融服务等特色中介服务,生活服务区可为外籍人士子女入学、日常生活等提供服务。


  成都高新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说,这意味着,在成都高新区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未来办理各项个人和企业业务时,可不用再分别前往公安、工商、海关等不同部门,在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即可实现集中“一站式”办理。


  服务窗口是敞开式办公。办事指南、排号机、网页文字、业务介绍等,都配有中英文双语文字,排号机的叫号也是中英文双语播报。而且,所有窗口工作人员都能提供中英文双语服务等。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旨在全方位满足涉外企业办事要求和外籍人士工作生活各项需求,处处充满了国际化、便利化要素。


  “以后在成都高新区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了!”法国人Bruce高兴地说。


  “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将以线下服务、线上服务、自助服务三种方式,围绕外资、外贸、外经、外汇、外专、外籍等‘六外’内容,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等提供集成一站式服务。”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集中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氛围,提升区域涉外服务能力。


  深入推动先行先试


  肩负“国家试验”的使命,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两年时间形成了90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其中,“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模式已向全国推广。


  “证”和“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此前,全国推行“先照后证”改革,虽然对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对于经营涉及后置许可的项目,仍存在“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首证通”打通了“先照后证”改革最后一公里。所谓“首证”,是指市场主体开办时在环保、工商、食药监、城管等部门申请获得的首个审批许可(备案核定)。“首证通”改革是以“首证”作为审批办理“后证”(审批许可、备案核定)的依据,“后证”部门见“首证”后直接“发证”,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后证”部门只做合规性审查。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首证通”改革于2018年4月率先在试验区试点,原来需要2-3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办理齐全的证照,在“首证通”模式下,实现获取证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快1天就能办好,系统性地解决“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


  去年7月,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携手打造的“自贸通”金融服务,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上线。该服务由“自贸贷、自贸惠、自贸易”三部分组成,以“融资、降费、服务”为核心,实现政府、银行、担保多方联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以一家小型外贸进出口企业为例,在成都银行办理贷款500万元、每年周转率5-6次的话,可节约年度财务成本42.6万元。”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自贸通”已为54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我们探索形成了多个改革创新举措。”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标准服务为核心,以便民服务为目标,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自贸试验区被赋予的“最大红利”。


  2018年初,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落户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目前,项目落地正有序推进。据悉,该中心将在成都和以色列同步建设,围绕生物医药研发、智慧医疗、大数据运用等领域,促进以色列先进技术在成都转化、产业化成果与中国市场对接,同时推动成都高新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走出去”。


  从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到越南仁会经济区康洋产业园、以色列阿里埃勒大学科技创新园,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对外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和认可。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加速汇聚全球性人才、技术、产业等资源要素的脚步从未停歇。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3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976户,注册资本3885.95亿元。其中,内资企业39470户,注册资本3846.82亿元;外资企业506户,注册资本(金)39.13亿元。


  作为成都市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国际服务平台,“中国-欧洲中心”已成为成都国际化合作的标志和名片。目前,已有挪威Opera 中国区总部、法国Sigfox物联网公司、亚马逊国际创新中心等40余个项目入驻。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紧抓“先行先试”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深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落实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大力度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效益化水平。(姚雯)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上一篇 : 江西:打造有色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

下一篇 : 甘肃借力“一带一路”打造西北跨境电商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