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企业动态 >

聊城出台意见:推动县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发布时间 2018-12-25 09:56:10 来源:中经纵横

  近日,聊城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如下:


  一、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优化县域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创业格局,推动形成县域创新创业新热潮,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促进实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二)主要目标。


  第一阶段,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到2020年达到2.3%左右,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阶段,构建起县域工业、农业、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有效释放,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到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件,到2022年达到6件,PCT专利申请实现新突破。


  二、加快培育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一)鼓励创建创新型县(市、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创新型县(市、区)。支持县域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型平台。对新晋升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的,在省级、国家分别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的基础上,市级一次性给与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对首次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中小微企业,市财政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补助。


  (二)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不同规模企业,按其新增或当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部分的10%给予补助,各级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依托大型企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围绕企业技术链条,及时布局创新要素,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5年内推动100家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实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申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三)推动县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区域优势产业,聚集创新资源,着力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县域创新发展地方特色。


  支持东昌府区重点改造提升轴承及保持器产业,


  支持临清市重点布局轴承及铜精深加工等产业,


  支持冠县重点改造提升精品钢板产业,


  支持莘县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支持阳谷县重点发展铜冶炼精深加工及光电线缆等产业,


  支持东阿县重点布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


  支持茌平县重点布局铝精深加工及医学养健康等产业,


  支持高唐县重点发展高端农机装备等产业,


  支持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


  支持高新区重点布局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


  大力加强省级高新区、省级农高区、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三、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供科技支撑


  (一)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县域科技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聊城市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主抓标准化农业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化肥农药减施、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推广绿色高效安全生产、聊城品牌创新体系、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废弃物循环利用“四大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精致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态环境绿色化、农村社会宜居化“四化”建设。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利用,着眼满足结构调整、食品安全对多元化品种的重大需求,积极培育优质专用、绿色多抗、高功能型、适宜机械化的农业新品种。持续推动小麦、玉米“双增产”科技创新,落实“南种北繁”“东种西育”科技创新计划,实现良种良法良田融合推进。


  (二)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程,努力构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体系。发挥山东聊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示范作用,高标准提升建设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规范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积极推进山东聊城(东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构建农业高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30处以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三)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支持莘县等农业大县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广泛集聚农业科技资源,探索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衔接。以智慧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强化“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推广“农科驿站”模式,聚焦农科研发、农技推广、科技精准扶贫、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基层建设新型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着眼实现省委、省政府“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目标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新六产”、农村“七改工程”、标准化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文明建设中的运用。通过联合与合作模式开展双创,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双创联盟,发展“农业+”旅游、康养、文化、教育、休闲等多种模式。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五)以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需求, 坚持扶志、扶智、扶能相结合,支持发展贫困人口能直接受益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定点帮扶机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创新成果在贫困地区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引导扶贫工作重点村与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提升产业带动脱贫能力。


  四、提升县域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力


  (一)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引领作用。适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需求,邀请省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开展技术指导,为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把脉会诊,提供技术支持。支持企业聘请科技领军人才作为技术专家,强化技术、资源、信息对接,实现双赢多赢;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发挥影响力,领衔组建创新团队,引聚更多优秀人才为县域服务,支持县域内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等技术机构。


  (二)强化乡村人才培训。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形成以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转业军人、乡土人才为主体的基层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对接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科技人才培育计划,支持县域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建立基层科技组织。利用好电视农科频道、广播乡村频道、齐鲁网“12396 科技热线”、农科微课堂、掌上课堂,拓展党员远教网络、农技推广站、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电商等主体的功能,因地制宜开展培训服务。及时组织应季农技培训,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县域创新发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卫生健康机构专业技术能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到县域开展技术服务。鼓励法人治理结构的科研院所在县域建立实验基地,选派青年科技人才到基地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重点项目。


  (四)凝聚各类人才服务县域创新发展合力。发挥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支持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强化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加大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积极支持县域产业、企业、基层卫生健康机构发展。加强供需对接,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双向”派驻科技特派员。按照省科技厅“千人服务千企”行动计划,选派高层次科技人才赴中小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搭建高校与企业、农村专业户的协同平台,吸引大学生在县域实习实训,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五、营造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环境


  (一)增强县域创新意识。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载体,围绕科技创新热点问题和公众科技需求,举办体验性强、参与面广的科普活动,营造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县域发展的氛围。大力推进网上科技传播、服务,建立网上科技活动周、数字科普终端、技术交易平台。开展科技志愿者基层行活动,支持县级学会、企业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开展农村科普活动。鼓励县(市、区)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和先进生产技术,建设融文化传承、创新展示、科普宣传、参与体验、旅游互动等为一体的创意展示中心、宣教中心、展览馆等科教基地。


  (二)健全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工作流程,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赋予县级政府更多自主权。完善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联动机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引导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县域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加大财政科技资金对县域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科技人才制度,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优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的对接。全面提升县域知识产权代理、交易、咨询和评估等服务水平,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市、区)。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市、县(市、区)网上技术市场体系,落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奖励政策。在科技成果需求强、转化好、见效快的县(市、区),增设技术合同登记服务点,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建立符合县域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实现科技成果供需现场对接。鼓励依托农村电商平台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推动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加快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模式,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


  (四)强化县域科技交流合作。指导县域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县域企业提前介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中试活动,通过共担风险获取高新技术成果优先转化权。加强县域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引入境外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先进技术、种质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加工生产基地等。深入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并扩大产业领域,支持高层次专家团队携带高新技术项目在县域落地转化。


  (五)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治理、水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强化重点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乡村易发多发重大疾病防控等人口健康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县级网络成员单位建设。加快集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建设好“雪亮工程”,推进县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应用。加强食品安全源头防治、过程控制、监管支撑、安全追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六、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科技部门督促、指导、协调作用,科学谋划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县(市、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县(市、区)科技部门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对乡镇科技工作的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在科技管理、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吸引、科技扶贫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对上述工作综合评估位居前列的县(市、区),市级科技创新资源给予倾斜支持。


  (二)开展创新能力监测。推进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在县域落实。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县域创新调查和创新能力监测,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


  (三)强化典型示范和宣传。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区)、乡镇,积极争创全国和全省创新型县(市、区)、乡镇。总结提炼成效明显、具有我市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和模式,大力推广宣传,争取在全省、全国形成典型经验。


  来源:聊城市政府网站

上一篇 : “芯屏端网”战略产业集群格局梦想成真

下一篇 : 无锡16个集群立稳产业强市“四梁八柱” 打造世界影响力“城市产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