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可行性研究 > 案例 >

防沙治沙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发布时间 2019-01-24 09:56:48 来源:中经纵横

1.3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十大环境之首。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对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的生态作用日益重视,甚至超过了对其经济价值的追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林业局《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和中长期规划基本思路》中制定了“西治、东扩、北休、南用”的林业发展区域主攻方向。由于西北地区仍处于相持阶段的较低层次,将“西治”放在了首位。而从在国家所占有的突出战略地位来看,是“西治”中的重点区域。“西治”的主攻方向是尽快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主要任务是:在沙源和干旱区遏制沙化扩展的趋势,在沙漠仍在推进的边缘地带,通过植树(乔灌)种草建立生态屏障;对已经沙化的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对水土流失严重、林草交错带上的沙地实行治理,大力恢复林草植被;对仅存的少量天然林资源实行严格保护。本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的一项以改善生态为主兼有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防沙治沙工程。


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我国有八大沙漠,分布有三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项目区常年饱受风沙的侵袭,自然生态较为脆弱,使得沙漠化土地面积日益扩大,随着灾害程度的加剧和沙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潜在的生态危机时刻威胁着项目区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严重制约着项目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不加紧治理,必将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进一步恶化。在此前提下本着保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根据防沙治沙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土壤状况、地下水状况、植被适应情况,经多方考察、论证、充分吸取生态治理方面的经验,一是选择种植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本地气候特点、有显著防风治沙效果的植物,二是选择有一定经济效益,能够让当地农民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实惠、增加收入。经实践证明—红柳、大芸、梭梭草是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最佳植物。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以自然界进化中分离出来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类生物。但是,这种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符合自然规律才是有意义和持久的,如果无节制地向自然掠夺和榨取,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要想让人类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充分贯彻《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发展”。本项目防沙治沙工程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提出来的。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调整,整体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从而赋予发展机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日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利用首府的地理、交通、经济辐射优势,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2、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住房内部的装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住户的身心健康,而且为住户提供了游憩和社交等活动的户外生活空间,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项目区的恶劣自然环境,严重影响项目区各族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健康。在生态系统中氧的循环主要靠绿色植物来转化,因此,在项目区充分利用荒山营建生态防护林,增加绿色植物面积、体积以改善城市的供氧状况,净化空气是项目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改善博州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乡镇建设的加快,人口、车辆等不断的增加,使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虽然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但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要。项目区做为生态屏障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活环境的变化。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减缓水土流失,减弱风沙,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减少大气浮尘,从而在净化周围气候的同时,治理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六章 市场分析


6.1 林地保护


林地保护主要是护林防火和病虫、鼠害防治,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森林防护能力,使森林灾害降至最低程度。


1、林地防火主要措施


①加强法制,依法护林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各项林业法规,坚持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


②加强巡护


护林防火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应配备专职护林员,在防火期内加强巡护,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扑救。


2、林地病虫、鼠害防治主要措施


①建立病虫、鼠害预报系统


项目区建立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系统,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置标准地,定期进行系统观测,以发现病情,及时防治,严防蔓延。


②科学防治


应依据各病源菌的特性与发病规律,采取针对性强、经济有效的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把营林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结合起来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并辅以生物防治,提高防治病虫、鼠害的能力。化学防治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


3、严把种子、种苗质量关


项目区建设实施时,需大量种苗,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把关,选择无病虫害苗木,以防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4、改进栽培措施


项目产品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由于它的枝叶和果实营养丰富很容易为霉菌病等病虫害侵袭,因此项目区的树种要进行合理搭配,尽量选用抗病虫树种,通过种苗培育与品种选优,加强林分管理,增强林木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率。


5、其他


①林地防火设施的配备


为了加强护林防火工作,需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设备,以满足护林防火的需要,对现有灭火机械设备,加强管理,不断更新老化设备,引进新技术,逐步提高防火综合能力。该项目配备20台风力灭火机,100套1、2号灭火工具,平时注意其保养和维修,以便发现火灾及时扑救。


②设置防火标志


项目区周边人为活动频繁处,主要路口及各景观区主要道路沿线设置防火宣传牌,共计10块。


③护林站设置


为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维护项目区的生态安全,在项目区设置护林站20处。


④作业带和隔离带


项目区依地形共区划为150个作业区,小区外围的防护林兼有隔离带的作用,以防止花粉混杂和病虫害蔓延。


6.2 环境保护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整地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改善立地条件,改善小气候、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②整地还可以改变造林地的局部小地形,增加或减少受光量,协调土壤中水份、空气的数量和比例。


③整地可以增加地表的粗糙度、防止水流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并使其分别下渗进入土壤,对已经汇聚起来的水流,可降低地表流速,增加下渗量。


(2)施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为提高造的林木成活率,减少病虫、鼠害,项目建设要用一定量的化肥、农药。这些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周围生物小群落产生一定影响,如造成土壤坂结,土壤中的元素重新分配,某些不利于植物吸收元素的沉积,地下水水质改变,矿化度增高等提高造林区的林木成活率,减少病虫鼠害的发生。


(3)营林方式及树种配置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区立地条件较差,植物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干旱,土壤瘠薄,风害也较严重,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性较强,耐瘠薄的红柳苗木,充分利用项目区的自然条件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结合。


2、项目建设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生态经过自然调整,可达到新的平衡,随着生态的良性循环,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将会增加和提高,使项目区的生物趋于多样化发展。


3、项目建设对其他环境的影响


①林草植物能通过吸收同化,吸附阻滞等形式成为污染物归宿的浩大收容库,能使污染物离开人畜产生危害的环境而转移到另外一个环境。


②在建设时尽量减少人工干预措施,使植被按其演替规律可持续发展。


6.3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1、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项目区进行病虫、鼠害防治时,按国家规定和标准合理调配和施用国家指定药剂。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以降低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2、水土和土壤肥力保护措施


造林区内适时适量灌溉,避免水土流失。施肥坚持生物施肥,多施用农家肥、复合肥。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可以减少养分的淋溶或流失,从而提高土壤供给养分的含量。


6.4 项目区病虫害防治


项目区的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认真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植物检疫条例》,以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作好测报,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的方法。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为: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为为指导。


2、贯彻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因地制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4、从生物和生态环境整体观点出发,充分利用森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合理配置树种。


5、结合各种营林措施,及时伐除并清理风倒木、风折木、枯立木及濒死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以防小蠹虫的滋生、扩大蔓延。


6.5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项目拟选地址地质结构稳定,对本项目的建设经营不产生影响。本项目不涉及大规模的地下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建筑设计强度、抗震等级按照规定设置,一般地质灾害不会对项目造成影响。项目本身对建设地地质环境没有影响,不会引发地质灾害。


6.6 特殊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拟建地点周边没有文物建筑和需用特别防护的设施和区域。因此,项目没有其他特殊环境的影响。、


​略……

上一篇 : 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下一篇 : 铸造旧砂处理及再生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