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可行性研究 > 案例 >

电动车研发生产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发布时间 2019-01-14 10:03:48 来源:中经纵横

1.3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与可行性


1.3.1 项目建设背景


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是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原因。汽车的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近四分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保有数量在急剧增加,由此而引起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


因石油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领先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将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停留在GNP的一半水平。但是,以汽车为主的运输部门因其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费比其它部门大,占总能源消费的24%。以传统的石油作为动力能源的汽车因其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CO和NO等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人类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经计算从全世界汽车排出的CO2为64亿标准炭吨。在当今世界面临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之前,势必要求汽车工业提高汽车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质的排出量。但是,仅通过改善现有内燃机车的性能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很困难的。开发电动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本项目属于电动车研发、生产项目,项目起点高,技术力量雄厚、国家及地区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发展能够更好地改变现有的汽车的空气污染现状,提高相关车辆的节能减排的空间,同时也为研制新一代电动车打下更好的基础。项目产品良好的市场前景必将进一步调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给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能源消耗增长呈现加速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石油供需的矛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多重挑战。寻找石油替代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时,汽车还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这就给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能源稀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下,配合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发展,推动电动车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


(2)项目的建设是增强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5万辆,销售7.48万辆,比上一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鉴于目前我国新能源车的产销状况,若想达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所述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为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撑、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规划》强调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


本项目产品为新能源电动车,产品行业划分上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是落实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增强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项目生产技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亦可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


(3)项目建设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不少地方的产业培育重点。作为温州下属的工业强市近年来积极布点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不断加大投入,做好电动车相关配套设施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积极促进新能源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并发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广和实施适应电动车运行的商业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项目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符合当前发展新能源政策导向。因此,通过项目建设有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更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划要求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要“把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立足国情、依托产业基础,按照生产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要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013年9月,四部委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启动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四部委分两批批复了39个推广应用城市和城市群共计88个城市作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城市。为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2014年国家连续发布多项新能源汽车重大利好政策。如2014年1月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降低了补贴退坡幅度,并提出2015年底补贴推广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6月,国管局等发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的目标及具体要求;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支持措施,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


2015年3月18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出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和具体推广路线;同年4月和5月,财政部相继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分别明确了2016-2020年中央政府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乃至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发展,构建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本项目符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修订》,第十六项“汽车”第6条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能量型动力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电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2.5kW/kg,高效区:65%工作区效率≥80%),车用DC/DC(输入电压100V~400V),大功率电子器件(IGBT,电压等级≥600V,电流≥300A);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 ”列为鼓励发展类产业。


(3)本项目属于国家汽车产业重点支持的领域


本项目属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方向。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立足国情、依托产业基础,按照生产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要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本项目属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动和扶持的项目。


(4)我国相关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国家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应用,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及相关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等施行的税收优惠或费用减免等政策,如购置税减免、车船税减免、部分电池消费税减免等。


我国对汽车产品征收的税种主要有消费税、增值税、关税(进口汽车及零部件)、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可以享受车船税、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关税等优惠;符合相关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按相关规定还可享受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相关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


车船税减免政策:2012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可减免车船税政策通知》,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截止2015年10月,公告更新了三批目录。


购置税免征政策:2014年8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规定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截止2015年10月,工信部和税务总局公告了五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销量较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基本都已纳入到目录内。


消费税优惠政策:乘用车消费税方面,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2008发布的《关于调整乘用车消费税政策的通知》,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乘用车没有发动机,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下一步汽车消费税改革,将继续发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作用;电池消费税方面,2015年1月财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但对无汞原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又称“氢镍蓄电池”或“镍氢蓄电池”)、锂原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免征消费税,对于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发展方面有重大利好作用。


关税优惠政策:对列入鼓励类范围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自用设备(投资总额内)可免征关税,对研究开发用电动样车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还可享受暂定优惠税率。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批量化进入市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2013年,国产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了较快增长。2013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17533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290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7642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038辆。2013年还生产混合动力汽车14463辆,销售15101辆。


1、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强产品开发能力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早在“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十五”、“十一五”期间 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 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系统电气化。我国电动汽车开发高起点起步,围绕重点目标和核心技术,建立起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 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整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2~2008年,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获得专利1796项,其中发明专利达940项。


我国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自主开发的200kW以下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效率超过50%,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


混合动力汽车在系统集成、可靠性、节油性能等方面进步显著,不同技术方案可实现节油10%-40%;纯电动汽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应用,小型纯电动轿车批量出口欧美;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明显提高,无故障间隔里程与国外同步达到3000公里,燃料经济性国际领先。


2、示范运行持续深入,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从2003年起,北京、天津、武汉、深圳等7个城市及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小规模示范运行考核,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500辆,运营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3500公里以上,出勤率达到95%以上。


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集中投入了595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运行370多万公里,运送乘客440多万人次,实现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新能源汽车“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3、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汽车企业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主流竞争型产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近来,力神、比亚迪、比克、万向等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数十亿资金加快产业化建设,上海电驱动、大郡、湘潭电机、南车时代等电机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积极完善产业链建设。在未来2-3年内,预计将形成20亿Ah以上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能够满足10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要求。


4、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已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38项,其中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4项。形成了整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相关检测评价和产品认证能力。同时,我国还积极进行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准入程序等研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发布实施,为自主开发成果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


5、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营造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新能源汽车十二五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宏观政策鼓励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在具备了以上良好基础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优势。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根据已探明储量,我国锂资源储量38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新疆、河南、青海、西藏等地区。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8%,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稀土产量自1988年以来均居世界首位,多年来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是世界稀土第一出口大国。


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及相关零配件产业迅猛发展,生产企业已超过3000家,整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生产能力 接近千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在电动自行车快速普及的带动下,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体系迅速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同时为建立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市场优势。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势必造成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价格、功能等要求不同,我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市场,使我国汽车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特点。这种形势下,只要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如优先发展微混合、轻混合的混合动力汽车和低成本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将有利于加快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先期市场导入。


基础设施后发优势。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基本已经结束,在城市内新建或改建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难度远远大于我们。我国大中城市建设还处于发展期,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适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的来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再接再厉,开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国际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和自主发展。


2.1.2 行业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已成为当前应用前景最广、应用价值最大、开发有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受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环保型与节能型汽车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喜爱。


目前而言,电动汽车专业充电站还未在国内普及,且国内在锂电池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制造工艺缺乏一致性。在制造锂电池时,其制造工艺与设备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锂电池的整体生产工艺表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制造标准也无法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加之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上以并联、串联的方式呈现,因此必须保证其一致性,若该条件无法满足,就会影响锂电池的正常使用,也无法将其投入到电动汽车中当。第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着问题。当前,针对磷酸铁锂电池,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其研究专利为美国所有,因此尽管我国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的目标,但却无法应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第三,在筛选原材料时还存在着问题。在生产锂电池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其所需原材料大多取自于国内,不能完全依赖进口。但是,我国在使用相关原材料时,同样需要进行国际认证之后,所产锂电池才可能会受到国际认可,这无疑加大了生产的难度。


电动汽车集合了多种高科技,是一种综合性的产品,不仅电池设计与生产需要依靠各种先进性科学技术,且车体本身同样包含着许多技术。为了提升其运行效率,许多汽车生产企业选择提升储能电池的整体储能能力。而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选择其他的节能措施,例如选用质量相对较轻的材料,包括铝、镁以及优质的钢材、复合材料等,以此方式优化汽车结构,减轻其车身重量,而且对于待速、制动以及下坡环节所产生的能力,还能进行及时的回收。同时,在轮胎方面,可以选择使用高弹的材料,生产出高气压式子午线轮胎,并以其作为电动汽车的首要选择对象,能有效降低汽车轮胎滚动的阻力。此外,在汽车的车身方面,对于其底部,应进行追求流线型化,以此方式可有效降低空气阻力。在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产业优势的影响之下,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非常明朗,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总体说来,其发展道路还很曲折。这就需要各企业、各专业人才不断引进和研发各种新型技术,并将之投入到汽车生产环节,并不断完善电动汽车的整体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普及的目标,确保我国的经济与环境都能又好又快发展。


2.1.3 行业发展前景


二十一世纪是“时代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油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中国发展电动车辆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求。


1、普及电动车乃大势所趋


我国电动车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成为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产业经济体系,开发出的节能环保型电动车产品,既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出行代步的需要,又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电动车行业的产品已涵盖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游缆车、电动高尔夫车、电动观光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自行车等。在全球的电动车行业,电动汽车将成为引领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而电动汽车也将成为电动车行业最广阔的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预计,我国电动车产业蕴藏1000多亿元的市场潜力,仅电动车用蓄电池的市场潜力就超过500亿元。


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1314万辆,是2010年的5.5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会增长35倍达到140万辆,纯电动汽车产量将会达到75万辆,增长75倍。


在交通拥堵、城市禁摩、石油涨价、消费升级、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电动车以其经济实惠、节能环保等优势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这种发展的势头仍在继续。因此,大力发展电动车行业,是顺应交通、能源环保大趋势的科学决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陆续启动了高电动车的出口退税率、电动车下乡、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电动车行业的推广和发展。


2、大规模推广仍需时日


由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并完全摆脱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将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大规模推广电动车并全面取代传统燃料汽车,依然面临着技术及成本等方面的难题。电动汽车真正普及仍需时日。


虽然目前全球的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有数十款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面世并进入市场,但与成熟的燃料汽车相比,并不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电动汽车的核心传动模块、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仍被国际巨头所垄断,众多汽车厂商缺乏系统、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导致相关汽车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新能源车的价格普遍比同类车贵20%-30%。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高于同级别普通轿车,且溢价难以在短期收回,而较少的销量同时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系统成本占比最高,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成本至少占到整车的一半,根据电池储能规模不同,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普通电动汽车的成本为一般汽车的四到五倍。


其次,新能源车由于采用完全不同的动力系统,技术成熟需要时间积累和市场检验,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车身漏电保护、动力补给、维修服务、电池回收等环节的安全问题亟须解决,维修和保养体系不成熟、费用较高等原因也减弱了消费者的信心。


再有,消费者传统的观念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转变,缺乏节能环保意识,过多地追求大排量和强动力等观念误区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随着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2.2 电动三轮车行业分析


经历了前几年的井喷爆发,电动三轮产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然而,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近几年行业发展逐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2015年虽然全年产业发展历经波折,但是其在产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依靠自身的产业魅力和市场需求仍旧实现了销量增长,继去年全产业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之后,据统计,今年全实现了15%的产业增长,达到1150万辆,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从有规模数据统计的2004年开始的40万辆,到2014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再到当下销量达到1150万辆,电动三轮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只用了11年时间。


2.2.1 行业发展趋势


1、品牌格局逐渐凸显


电动三轮车取代的对象是人力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但是大部分市场来源还是以前的人力三轮车。因此电动三轮车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几年由于行业发展增速,企业数量急速增长,竞争愈发激烈。各企业纷纷参加大型展会,为其品牌以及产品做推广营销。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电动三轮车市场,加速了行业的快速洗牌,虽然当今消费者对电动三轮车的品牌概念还不如两轮车,但是未来几年,随着消费者对电动三轮车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三轮电动车品牌格局将更加明显。


2、板块格局进一步集中


电动三轮车行业在各区域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来说,已形成了徐州、常州、天津和河南四大主力板块,四大板块奠定了目前中国电动三轮车行业的基本格局,占据了整个行业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电动三轮车款型相对较少,物流成本高,板块的集中对产品款型、品质、价格的优化很有帮助,电动三轮车目前普遍品质不稳定,标准缺乏,地方管理政策还处于真空地带。究竟将来哪个板块发展更好,取决于当地政府扶持政策。


3、产业发展前景明朗


在产品的发展趋势上,由于面对的大多是农村市场,考虑到农村交通状况的复杂性,电动三轮车必定需要坚固耐用,爬坡性能好,承载能力强,并适合在各种地形下骑行;其次,电动三轮车承载了货运和载人的功能,在载重上也要求较高;再次,电动三轮车一般需要行驶路程较远,因此三轮车的续行里程需要达到一定要求。


在价格上,随着行业经历价格战的洗礼,品牌格局逐渐清晰,各企业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产品上来,注重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将走上高质、高价的道路。


在售后服务方面,目前电动三轮车行业在售后服务上投入较少,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生产和销售更多的产品,没有将售后服务看成是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电动三轮车的售后服务会随着经营模式的变化发生巨大改变,专业、高效的售后服务成为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所必备的软实力。


2.2.2 行业发展前景


纵观我国车类市场,电动车起步比较晚。然而随着我过贸易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高速进化,电动车行业在中国崛起仅仅几年时间,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由于电动车研制不需要核心技术,门槛相对于其他车类较低,赢利空间大,短时间内大量企业将目光锁住电动车这个新兴行业。电动车产业在当下社会的消费领域已经急速扩大,因为电动车产业是一个符合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满足大众需求,拉动内需的新型产业。


二十一世纪是“时代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油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中国发展电动车辆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2.3 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2.3.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力王)电动汽车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保证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解答商品问题,达到客户购买无忧的标准。


建立多重分销渠道,保证产品渠道的畅通,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3、参与政府新能源汽车采购招标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会,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5、网络营销:公司将会采取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营销网站,将公司发展、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等展现给广大消费者,并将网络营销与实体销售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3.2 推广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力王)电动汽车产品宣传服务,通过参加技术交流推广会、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开发和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力王)新能源汽车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略……

上一篇 : 综合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下一篇 : 日处理稻谷300吨蒸谷米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