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可行性研究 > 案例 >

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发布时间 2018-12-10 09:06:09 来源:中经纵横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过去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及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优势也将逐渐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提升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制造技术重塑中国制造业的新优势。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GDP的827112亿元中,制造业增加值为242707亿元,同比增长8.6%,占GDP的29.3%。自2010年起,中国就已跃居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2010-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速逐渐趋于平缓。产业整体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附加值低,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依靠智能制造完成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战略转型已成为中国的现实需求。


1、政策密集出台,催化产业高速发展


我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其竞争优势聚集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方面竞争力略显不足,并且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分流”的双向挤压,为此自2015年起,中国密集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政策,为智能制造的实现做出战略规划和指导。“十九大”亦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所有政策中,《中国制造2025》是指引中国制造业战略转型的纲领性文件,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机械、航空、电子等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推动各类智能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从而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近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年增长率达到22%以上,2016年行业产值达到12233亿元,跨入万亿门槛,预计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将达到1.8万亿元。


2、产业发展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3、在新一轮智能产业发展中具有基础优势


经过多年努力和奋斗,河南已经从传统农业大省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全力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优势地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快转换,发展方式正在转变。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风景秀美的优秀旅游名城和牡丹花城,也是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的重要工业城。特别是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群相继获批建设;省委、省政府赋予了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光荣使命,专门研究出台了支持加快中原城群副中心城建设的意见,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借着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东风,乘势而上,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研生产基地。2017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25.2%。


珠海股份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龙头和标志性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作为全省制造业典型代表的制造亟需通过智能化改造来实现转型升级。因此,本项目应运而生,通过项目的建设,既可助力河南供给侧改革,推动“河南制造”走向“河南智造”,自身也可获得更大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发展要求


1)《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2)《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对传统制造业全面进行绿色改造,由粗放型制造向集约型制造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水平。


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在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


4)《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区规范有序发展。


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差异化发展。结合《中国制造2025分省实施指南》,紧密依靠本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基础,聚焦重点。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优势产业智能转型,积极促进制造业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步向智能化发展。


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围绕制造强国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


6)《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覆盖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建设1000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300个智能车间、150个智能工厂、20个智能化示范园区;通过试点示范,打造100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力争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


7)《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较好的重点城之一。在智能制造装备带动下,我传统产业面貌焕然一新,现有装备生产过程智能化率达到50%;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置在大部分行业得到应用,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十三五”时期,坚持智能制造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及相关政策、规划鼓励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公司以为重要发展契机,全力建设集人才聚集、产业聚合于一体的智能产业基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将会辐射带动河南全省乃至中原地区的制造业实现智能转型、创新发展,为河南省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群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项目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生产主要靠消费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其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远不好,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在适合当今的发展需要。现如今,企业如雨后春異纷纷出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再加上社会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企业的成本会大大加大。再者,人力资本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员工们流动性加快,企业留住员工不仅仅靠高额的工资,还需要有先进的发展产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显得刻不容缓了。企业必须向信息化、自动化、清洁化、智能化等高水平发展,以避免在全球竞争中被淘汰。


我国当前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而言,无论从高端制造还是产业集聚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结构性调整,而调整的目标是能够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布局更加合理,效益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中国制造2025”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机器人革命,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瞄准“智能制造”这一风口,抢占发展先机,发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新磁场,利用新技术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通过的建设,将加速智能制造成为区域全新的产业机遇和经济发展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同时,也将对加快制造业智能升级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3、项目的建设是打造乃至河南智能制造城战略重要引擎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慢慢融为一体。作为发展较快的内陆城,首先受到全球经济浪潮的影响。全球化既给带来了机遇,也给带来了挑战。这些机遇使得的技术可以孕育新的突破,资本的流动给带来了新的融资途径,许多大型知名的企业来发展给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但是,同样也要面临着来自世界的挑战。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至今未能消除,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经济的发展缓慢导致有效需求明显不足,部分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利用,作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快速城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的建设可以为城战略添砖加瓦,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增加一堵夯实的城墙。项目中央空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可以有效促进经济、贸易、金融的发展;智能制造相关高新技术的引用、整合,为形成走在我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提供了保障。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助于紧跟时代潮流,将产业和城融合起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区位空间,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打造智慧城新名片,促进整个城发展效率上升一个新平台。


4、项目的建设是我国高端绿色智造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需求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


推进高端、绿色、智能制造发展,建设,是落实国家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


5、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司商用空调场占有率的不断增长,多联机的家装零售场正在成为全国中央空调新增长点;经统计,我司预计2020年华中地区销售数据,多联机及小风管销售额将达37.9亿元,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且增长速度快。


凭借着产品技术和质量上的领先、在空调场累计了良好口碑以及对终端渠道的掌控力得以有较强的竞争力,且2017年度在商用空调产品稳步增长,在华北地区的商用空调产品销售量增长率达到17.2%,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结合地区的高需求,为降低运输、人力等企业运行成本投入,结合地区的需求,拟在新建生产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场。


因此,在场需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投资新建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势在必行。


6、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本项目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以间接带动4000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章 项目场分析


3.1 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


3.1.1 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稀缺资源


人口红利是指因为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伴随的经济成长效应,它通常发生在人口过渡时期晚期,此时因为生育率下降,使得受抚养的青幼年人口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有专家指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而随着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在2012出现了第一次绝对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


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升高的生存难题。


3.1.2 企业自身盈利追求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上游原材料成本等的上升,企业盈利难度较过去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制造业企业的制造周期时间是指从订单发放经车间周转到最后发货的总时间。制造周期时间越短,制造商库存越少,场需求变化时报废的材料越少,调整适应变化的灵活性越大。反之制造周期时间越长,积压的多,不良及废品增多,储存费用等等都会增加,此外,制造周期越长,工厂车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多。减少制造周期时间不仅影响材料预备,还可以改善出货计划,加快产品输出,因为材料在到下一个操作之前停留的时间更短,故过程中的在制品减少。因为产品处理更少,故产品质量得可以到改善。制造周期时间是在多数电子和电器等复杂品类装配中的最大的问题,制造周期每缩短一倍,企业年利润收益预期可增长2.2倍。根据美国MESAInternational调查数据显示,智能制造可显著缩短制造周期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从而提升企业收益。因此,出于企业自身对盈利的追求,它们亦将会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


3.1.3 政策密集出台,中国制造2025箭在弦上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该行动纲领面向十个重点领域,建设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十九大报告也对发展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


日前,根据工信部年度工作计划,2018年我国将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此,将新遴选10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同时加大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民爆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力度。


根据《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有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根据规划,在2025年前,我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技术也得到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潮流,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多数制造业企业表示,多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将对发展智能制造起到促进作用。未来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到2020年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另有多家券商研报认为,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得以实现,制造业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将是未来中长期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以及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此,工信部将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在今后一阶段,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时还将以试点示范等措施,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以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的优秀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


3.2 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场规模


2017年12月7日,国家工信部在世界智能制造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公布《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五年确定两大时间节点和十个重要任务国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根据规划,在2025年前,中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从我国理念制造业的增加值情况来看,2010-201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速越发趋于平缓。201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在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0-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3.3 项目场需求分析


随着多联机品牌阵营不断壮大,场竞争日益激烈。从原来的一、二线城逐步深入到三、四线城。按产业在线从七大区域场增长率来分析,华北(含西北、东北)销售地区中央空调场的巨大潜力。根据外部数据,中央空调2017年度整体销售规模达到783亿(仅内销),增长率达到17.8%。2018年预计整体销售规模将达到853亿元左右(仅内销),商用空调场增长猛烈。


中央空调场九大类产品中,从15年及16年场比例分析,以多联机及单元机的占比最高,两者合计达到63.7%,为场主导产品。如图3-8,2017年多联机及单元机有分别28%、19.4%的增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4 项目场预测


3.4.1 多联机华北(含西北、东北)场分析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6年多联机在中央空调场中占比47%,多联机整体场销售额为311.8亿元。即计算得知多联机在华北(含西北、东北等)场的销售额为64.9亿元(华北(含西北、东北等)累计占有率20.8%),预测2020年华北(含西北、东北)场多联机销售额将达到134.6亿元(场增长率20%)。


注:18~20年按20%增长预测,21~22年按逐年5%放缓预测,下同。


按内部统计数据:商用空调在华北地区(含西北、东北等)17年较16年总体增长率达到31.1%,特别是家装多联机外机较16年增长72.2%。2017年我司多联机华北(含西北、东北)销售量为56.3万台,销售额达14.9亿元(不含税),预计2020年销量将达到97.3万台(按场增长率20%保守计算),销售额达25.8亿元(不含税)。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6年单元机在中央空调场中占比16.7%,即单元机整体场销售额为110.8亿元,计算单元机在华北(含西北、东北)场的销售额为20.3亿元(华北(含西北、东北)累计占有率18.3%)。预测2020年华北(含西北、东北)场单元机销售额将达到36亿元(场增长率16.4%)。


按内部数据统计:商用空调在华北地区(含西北、东北等)单元机(小风管)17年较16年总体增长率达到15.5%(见附表3.23)。数据统计,2017年我司单元机(小风管)华北地区(含西北、东北等)销售量21.2万套,销售额6.9亿元(不含税),预计2020年将达到36.6万套(按场20%增长率计算),销售额12亿元(不含税)。


3.5 项目规模设计分析


1、多联机


场数据:多联机华北(含西北、东北)场2020年预计销售额134.6亿元,2022年将达170.2亿元。


内部数据:多联机2020年在华北场(含西北、东北等)预计销量达97.3万台,预计销售额达25.9亿元,2022年将达32.8亿元。


2、单元机


场数据:单元机华北(含西北、东北)场2020年预计销售额36亿元,2022年将达40.7亿元。


内部数据:单元机2020年在华北(含西北、东北)场预计销量达36.6万套,预计销售额达12亿元,2022年将达到15.2亿元。


综合场需求格局、产品在场的占有率以及往年场的增长率,本规划项目以整体多联机及单元机场的增长率均为20%作为2020年场需求相对稳定的预估值,本项目规划:


基地以2020年为基准设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多联机200万台、单元机(兼分体机)450万套,产业园年产值达110亿元。该建设规模设定合理适当,符合场需求。


附表3-2:2016-2017华北(含西北、东北、河南等)销售量


注:数据来源商经部统计



略……

上一篇 : 养老服务产业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下一篇 : 音乐小镇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