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财经点评 >

货币政策“一动不如一静”

发布时间 2019-04-30 10:14:29 来源:中经纵横

  近日,市场出现了货币政策转向的论调,先是出现了降准的谣言,央行辟谣之后,又出现了货币政策收缩的言论,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似乎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对货币政策的预测的变化不定,既反映了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也反映了宏观政策相机抉择的艰难。从市场的预测中,也可以看出,对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市场观点存在较大分歧,对货币政策走向,各方期待正在升温,市场正处在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敏感期。

  当前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原来并没有放松,现在也谈不上收紧”,一个显著的指标就是DR007加权平均利率继续运行在利率走廊的上下限区间内,市场的流动总体上充裕。

  实际上,货币政策转向缺乏基本条件支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企稳态势明显。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来以后,经济实际增速达到6.4%,落在宏观调控目标区间之内,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增强,发展态势有所巩固,货币政策应当延续稳定,不宜频繁转向,避免对经济造成大起大落,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守护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经济主要矛盾依然是结构性问题。政治局会议指出,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在这个总的判断下,货币政策的导向更多是为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服务。一季度,消费继续处于减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这里面就有收入分配、资产分布等结构性问题,靠货币政策操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更多地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多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都明确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在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将会引发国际资金的集中流入和流出,导致资本市场的起伏,在去年股票质押爆仓风险还未完全化解的条件下,将会削弱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积极财政政策正在成为主要调控工具,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本轮积极财政政策与以往不同,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基础投资为重点,体现在扩大支出上,2008年实施的四万亿计划就是如此,而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减税为核心,对企业大规模减税降费,把投资的决策权交给企业。比较而言,以基础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往往需要货币政策配合,需要放开信贷闸门,导致了货币政策不由自主的扩张,“稳健”也往往名不副实;而以减税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则是以微观企业发展为基石,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来夯实产业基础,对货币政策没有过多要求。这种新的关系也决定了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独立的空间更大,可以把“稳健”进行到底。

  政治局会议明确,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依然是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货币政策的预调和微调都要围绕这个总目标,关键在于保持经济合理的流动性。在当前经济增长与物价双双企稳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一动不如一静”,应当坚守“稳健”的根本取向,不宜频繁转向。

  稳健货币政策还要做到稳中有进,在政策方向上稳,在政策操作上进。“进”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和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操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投放机制,扩大抵押品范围,更好地把握投放时序,信贷资源投向,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度,着力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二是完善利率传导体系。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体系纷繁复杂,有国债利率、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等多种不同利率,长、中、短期等不同期限结构的利率之间缺乏有效的联接和传导,利率信号容易出现紊乱,导致了部分信号失真,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操作,要对利率体系进行全面清理改革,建立更加清晰的利率体系,打牢稳健货币政策的制度基础。

  三是加大运用金融科技。鼓励金融机构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筛选出优质小微企业,把央行投放的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注入到小微企业,在解决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保持融资体系的系统稳健性,以稳健的金融体系来支撑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是即时向市场释放信号。在央行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中,央行应当旗帜鲜明,针对市场中的不实言论进行及时澄清,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主动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出现人为波动,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转自:中国经营网

上一篇 : 更开放的中国 更高质量的“一带一路”

下一篇 : 当零售需要“流量”传统高端百货转型路在何方?